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仲委、英文缩写CIETAC)承办的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英文缩写ICCA)第十七届国际仲裁大会,于5月16日—18日在具有古都风貌和现代气质的国际大都市—中国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国际商事仲裁的新视野和展望”,重点研究了中国仲裁与调解问题,特别是投资争端解决、临时保全措施和裁决执行等问题。
这是全球最权威的国际仲裁组织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际仲裁顶级盛会。来自世界五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外国专家参加大会,国内经贸界、法律界和仲裁界也有100多位代表与会。中外嘉宾相聚北京,共同关注国际仲裁发展新问题,探讨国际仲裁发展新趋势,共谋国际仲裁发展新举措。
参加会见的有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ICCA)主席吉罗得•赫尔曼(Gerold Herrmann)博士一行。同期正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另一与ICCA有密切联系的机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IFCAI)的主席Ulf Franke先生及其主要成员也参加了会见。国务院副秘书长李适时、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和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参加了会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贸仲委)主任宣布会议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到会,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参加本届会议的ICCA官员有:ICCA主席Gerold Herrmann博士,副主席Iván Szász教授、Donald Francis Donovan先生和Michael Hwang先生,秘书长Ulf Franke先生,荣誉副主席Fali S. Nariman先生、Sergei Lebedev教授、Werner Melis博士和Tinuade Oyekunle女士等;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官员有:副主席MIM Aboul-Enein博士、Erik Wilbers先生、William K. Slate II先生、司库Adrian Winstanley先生和理事Alexander S. Komarov博士及Pierre Karrer博士。
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成立于1969年,是致力于促进国际商事仲裁和其他争端解决方式发展的占据领军地位的世界性组织。它由全球性的资深权威专家组成,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一级咨询机构,在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研究和一些前沿问题的探索方面处于核心位置,是全球最权威的仲裁组织。该委员会共有38名理事和8名终身顾问,中国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生长博士是该机构唯一的中国籍委员,中国贸仲委副主任、瑞典皇家北极星司令官勋章得主唐厚志教授是该机构的唯一中国籍终身顾问。
除中国贸仲委(CIETAC)之外,世界上主要的22家国际仲裁组织均派人参加了会议。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还就国际仲裁的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或评论,他们主要是:国际商会仲裁院主席Robert Briner博士、德国仲裁院主席Karl-Heinz Böckstiegel博士、西班牙仲裁院主席Bernardo M. Cremades教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Philip Yang先生、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副主席Johan Gernandt先生、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主席Warren Khoo先生、阿拉伯国际仲裁联合会秘书长MIM Aboul-Enein博士、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主席Ulf Franke先生、皇家特许仲裁员协会澳大利亚分会主席Doug Jones AM教授、伦敦国际仲裁院北美用户委员会主席The Hon.Marc Lalonde教授、奥地利仲裁中心主席Werner Melis博士、俄罗斯工商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主席Sergei Lebedev教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和调解工作组主席José Maria Abascal先生、澳大利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主席Michael Pryles博士、美国仲裁协会主席William K. Slate II先生、瑞士仲裁协会主席Gabrielle Kaufmann-Kohler教授、荷兰仲裁院(鹿特丹)主席Albert Jan van den Berg教授。国际仲裁界众多权威和顶级专家一起亮相北京成为本届会议耀眼的风景。
会议主要讨论了下列问题:中国仲裁与调解;外国投资争端仲裁;非约束性争端解决方式;临时措施;争议合并解决制度;裁决执行;仲裁员对和解的促进作用。会议集中了国际仲裁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内容丰富,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富有启发性和前瞻性。“中国的仲裁与调解”是本次大会的重点议题,历时半天。仲裁和调解相结合的争议解决方式是中国涉外仲裁的独创,是中国仲裁对国际仲裁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贡献。
16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映,人群如潮,为期两天的本届仲裁大会在此拉开序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成思危、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名誉主任任建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国务院副秘书长李适时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万季飞等出席了开幕式。
万季飞会长宣布本届大会开幕并首先发表了讲话。他说:中国自《仲裁法》实施以来,全国设立的仲裁委员会共受理9万多件仲裁案件,涉案标的1800亿元人民币。本次会议的主办者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立四十多年,近几年每年受案量达到700余件,其中大部分是涉外案件,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商事仲裁机构。在金融、保险、证券、建筑和网络知识产权等重点经济行业和新兴领域,加大仲裁理念的宣传,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同时该仲裁委员会还积极致力于促进国际商事仲裁事业的发展,与世界其他仲裁机构保持长期友好交往,力求为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作出贡献。
随后,ICCA主席Gerold Hermann博士向大会致辞。他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为本次会议召开所做的努力和出色工作表示感谢,相信本届会议能够获得积极的成果,并推动国际仲裁理论和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开幕式上说,国际商事仲裁作为诉讼外一种最为重要的替代性争议解决办法,得到了国际商业社会的广泛采用。它的发展始终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如影随形,并日益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他同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仲裁程序和仲裁制度产生影响,将会拓展国际商事仲裁的新理念、新视野。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的入世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活动和利用外资活动的发展,商事仲裁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维持公平有序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等方面,必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在二十一世纪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感谢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选择中国北京作为本次会议的地点。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讲话中指出,国际商事仲裁作为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途径,作为国际上通行的解决纠纷的惯例,已成为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是国际商事仲裁的权威机构。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同时强调,中国法院依法对仲裁活动予以有力支持的同时,对仲裁活动进行相应的监督。中国法院不仅确保有效仲裁协议的实现,而且可应当事人申请就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应当事人申请提供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中国法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近年来,最高法院陆续制定并实施了三十多项司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性文件,为仲裁裁决的执行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当晚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名誉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长任建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等领导到会祝贺。
任建新在欢迎晚宴上作了讲话,作为一名过去曾在中国贸仲委(CIETAC)工作过的领导,他指出,中国贸仲委(CIETAC)自1956年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其独立、公正、快捷、高效的仲裁工作已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贸仲委现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仲裁机构之一。中国贸仲委(CIETAC)长期以来作为中国主要的涉外仲裁机构,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仲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以及仲裁立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商事仲裁的创新和发展有赖于业内人士的携手合作和共同努力。此次会议也将致力于探讨国际商事仲裁的新视野和新展望。中国近二十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深入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不仅拥有自己的世界知名仲裁机构,还具有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悠久历史和成功经验。中国仲裁的发展也将会推动国际商事仲裁的不断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ICCA副主席Iván Szász教授和ICCA秘书长Ulf Franke先生分别代表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在晚宴上致词。
本届会议从17日开始进入大会正式议程,17日上午召开的全体大会着重就“中国仲裁和调解”进行研讨,国际仲裁大会专门讨论中国的仲裁问题这是第一次,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这表明国际仲裁界对中国仲裁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反映出中国的仲裁和调解解决争议的方式给国际仲裁领域带来了震动和影响。
17日下午及18日全天,会议分成A、B两组进行研讨。A组将对仲裁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外国投资争议的仲裁、仲裁中的临时措施和裁决的执行等,B组将探讨各种非约束性程序问题、争议合并解决制度和仲裁员对和解的促进作用等。
19日将召开本届大会附属的“中外法官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出席会议,中外法官和有关人士约40多人与会,共同探讨协助和监督仲裁中的有关问题,如裁决的执行等。
20日,将在上海召开第17届ICCA大会的后续大会--ICCA上海研讨会。 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ICCA)唯一的中国籍委员王生长博士将在17日上午的国际仲裁大会全体会议上就“中国仲裁和调解”做专题演讲。王生长博士现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副主任兼秘书长。
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ICCA)唯一的中国籍终身顾问委员唐厚志教授,将在18日下午分组进行的B组会议上就“仲裁员对和解的促进作用”发表演讲。唐厚志教授现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本届盛会由在国际仲裁领域久负盛名的国际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承办,该仲裁委员会与世界其他仲裁机构保持着长期友好交往,并积极致力于促进国际仲裁事业的发展,是世界主要的国际仲裁机构之一。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对中国仲裁机构承办这一国际活动予以了极大的信任和支持。ICCA主席Gerold Herrmann先生在大会筹备期间曾向大会筹委会发来致词,他表示,ICCA很高兴能在北京举行2004年的大会,并感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承办这次盛会的诚意。他强调,仲裁和调解在中国都是重要的解决争端方式,此次大会将对这两者进行讨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万季飞先生也在大会筹备期间向大会筹委会发来了致词,他高兴地表示,对于承办ICCA2004年大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感荣幸,在ICCA的指导下,力争将这次会议办成一次内容富有启发性、各项活动更具特色的盛会。他盛情的邀请世界各国朋友到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都北京,参观游览长城、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灿烂辉煌、闻名于世的文化遗址。
早在1994年6月22日—23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ICCA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国际商事仲裁研讨会”。研讨会对当时中国仲裁法的制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时隔十年之后的今天,由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威不断提高,并已成为世界主要仲裁机构之一,ICCA第一次将此国际仲裁大会交由该仲裁机构主办,这是对中国仲裁极大的鼓舞和信任,它对中国仲裁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对国际仲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为中国法律界同仁了解和参与国际仲裁法律事务提供了机会,为展示中国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形象搭建了一个平台,也是促进中国法律服务与国际接轨并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此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仲裁法律的关注和兴趣。世界想了解中国,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机遇。
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定于每二年举办一次国际仲裁大会,在选择每届国际仲裁大会会址时,遵循的基本原则跟奥运会类似,被称为仲裁界的奥运会,它要求承办国通过该活动能够对本地区的仲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在2001年维也纳召开的ICCA第16届理事会会议上,提出申办2004年第17届国际商事仲裁大会的申请。同时提出申办的还有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仲裁机构。中国代表团以具有说服力的演讲让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的委员们意识到中国仲裁是世界仲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也借此机会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仲裁。听完中方代表的陈述,委员们在讨论中认为,CIETAC在国际上是很有影响的仲裁机构,有丰富的经验,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能够保障会议圆满成功。最终理事会一致决定,将第17届国际商事仲裁大会的地点放在中国北京,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承办这次盛会。
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在各国召开的每届国际仲裁大会不但影响较大,而且享有较高的国际礼遇。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第15届仲裁大会曾于2000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印度总理在总统府举行招待会接见与会代表。第16届仲裁大会2002年在英国伦敦召开,英国上议院(贵族院)主席和议长接见了该届会议代表。ICCA国际仲裁大会在国家外交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值此本届大会之际,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于1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了理事会议,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于16日也在此召开了机构会议。